网站首页 > 正文

讲座回顾|纳秀艳:《诗经》婚恋诗之(五)

发布时间:2023-08-24文章来源:新人注册送58元平台 浏览次数:

2023年8月19日下午两点,有源书院第154次会讲活动在西宁市师大附中举办。此次会讲的主讲人是纳秀艳教授,会讲主题为:《诗经》婚恋诗之(五)。

主讲人介绍

纳秀艳,九三学社成员,文学博士,新人注册送58元平台(中国)责任有限公司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中国语文报协会吟诵学会高校吟诵教学法专委会副主任。入选“昆仑英才”领军人才计划。

一、介绍与回顾

1、《诗经》并不是纯然的诗,它后面有“经”一字,说明《诗经》进入了经的序列。《说文解字》中写道:“经,织也。”本义是织布机上的纵线,又引申为不变的教义。《诗》能进入经,则是因为《诗》在周代是教化人心的,指宏大的教义。从文化的角度看,《诗经》是周代诗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礼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礼乐文明建构的重要途径。


2、温故——千古情诗中的深情与温柔。

第一,《秦风·蒹葭》的深致与深情。对于此诗,清代王照圆《诗说》中的评价是:“《蒹葭》一篇,夷犹潇洒。” 牛运震在《诗志》中评价道:“《蒹葭》,《国风》第一篇飘渺文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也写了著名的评语:“《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第二,《周南·汉广》的温柔与忧伤,清代方玉润于《诗经原始》评价其主旨说:“其词大抵男女相赠答,私心爱慕之情,有近于淫者,亦有以礼自持者。文在雅俗之间,而音节则自然天籁也。当其佳处,往往入神,有学士大夫所不能及者。”闻一多先生在《风诗类抄》中分析了此诗的主题:“求女也。终篇叠咏江汉烟水茫茫,浩渺无际,徘徊瞻望,长歌浩叹而已。借神女之不可求以喻彼人之不可得,已开《洛神赋》之先声。”

第三,这两首诗含有香草美人的象征,呈现了隔水伊人型文学母题,即人神之恋,如李白《长相思》写有“美人如花隔云端”,杜甫《寄韩谏议》写了:“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以及吴文英《踏莎行》的:“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愁怨。”曹植的《洛神赋》也大抵由此而来,“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其中蕴含了对隔水伊人的想象,人神之恋的诗意,表现出生命的本来面目。

第四,香草美人、隔水伊人对文学创作的启发是含蓄和想象。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含蓄》有对含蓄进行描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蒹葭》就是这样一部含蓄的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隐秀》也谈到了含蓄的重要性:“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含蓄的作品富有不显露的文采,包含着婉转曲折的无穷韵味。同样具备含蓄特征的后代诗作有李商隐的《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是一种高级的题目,蕴有很多复杂的、难以名状的情绪。这首诗以少女怀春的幽怨苦闷,暗喻诗人渴求仕进遇合的心情,意在言外。同样写法的还有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同时,在创作中想象是非常重要的,诗语本身就带有想象和虚构的特征,即刘勰在《神思》篇所言:“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二、爱恋与相思的众面相

(一)邂逅相遇、纯情清雅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1、诗歌分析

全诗共两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别写景、写物与抒情,感情纯真,语言雅致,形象温婉,风格秀丽。此诗讴歌了先民自由奔放的恋爱,也与原始的野性婚俗有关,却表现出另一面相:温婉、清雅、含蓄。诗歌主要写情,率真浪漫又自由,诗境很干净,又有节制。

2、诗句鉴赏

诗歌的前两句:“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其中“清扬”的“清”是《诗经》诗人用来形容人物的眉清目秀之美。“清扬婉兮”就是在写一个女子的眉眼,描写了一位妩媚动人的美人。由此可见,《诗经》写人之美,尤善写其眼睛,如《卫风·硕人》: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与《野有蔓草》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齐风·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

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清扬婉兮、美目扬兮、美目清兮、美目盼兮,这些词语都描画了眼睛的眉清目朗,炯炯有神。以眉眼之美观照整个人的气质是诗经写人的重要特点,对男子也适用,如 《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黑格尔认为:“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事物。”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已经心领神会、运用娴熟。

3、诗旨

《毛诗序》:“《野有蔓草》,思遇时也。君之泽不下流,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焉。”

郑玄《毛诗传笺》:“蔓草而有露,谓仲春之时草始生,霜为露也。《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会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朱熹《诗集传》:“男女相遇于野田草露之间,故赋其所在以起兴。言野有蔓草,则零露溥矣,有美一人,则清扬婉矣,邂逅相遇,则得以适我愿矣。”

《诗经通论》:“小序谓‘思遇时’绝无意。或以为邂逅贤者作,然则贤其‘清扬婉兮’之美耶?此似男女及时婚姻之诗。”

(二)美人如玉、德音不忘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1、注释

舜:木槿;翱翔:轻盈貌;孟姜:美女之泛称;洵:确实;都:美好貌;将将:通“锵锵”。

2、诗歌鉴赏

这首诗感情纯真,语言典雅,风格清雅,塑造了高洁的人物形象。整首诗从美丽的容颜、轻盈的体态、娴雅的举止、精致的配饰、美好的声誉来表现其外表和内在的美,与《大雅· 思齐》首章相类: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大任:即太任,文王之母,王季之妻,商代小国挚国之任姓女;媚:美好。一说爱,孝敬;周姜:即太姜,文王之祖母,王季之母,古公亶父之妻;京室:王室,指岐山的周家都城。大姒:即太姒,文王之妻,武王之母,莘国之女,姒姓;嗣:继承,继续;徽音:美誉,美好的典范。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女子美好品德的欣赏,在德之美、貌之美外,兼有端之美。

3、古人评价

明·孙矿:“状妇女总不外容饰二字,此诗艳丽则以同车翱翔等字点注得妙。”

清·姚际恒:“以其下车而行,始闻其佩玉之声,故以‘将翱将翔’先之,善于摹神者。‘翱翔’字从羽……此则借以言美人,亦如羽族之翱翔也。神女赋‘婉若游龙乘云翔’,洛神赋‘若将飞而未翔’,又‘翩若惊鸿’,又‘体迅飞凫’,又‘或翔神渚’,皆从此脱出。”

(三)眼底前人、唯君思存

《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缟:白绢;綦巾:暗绿色头巾;聊:姑且。员:友、亲爱;闉闍:外城门。荼:茅花;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且:语助词。茹藘: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蔽膝。

1、诗旨

《毛诗序》:“出其东门,闵乱也。公子五争,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

方玉润:“诗方细咏太平游览,绝无干戈扰攘、男奔女窜气象,序言无当于经,固已!”

朱熹:“五争事见春秋传,然非此之谓也。此乃恶淫奔者之词,序误。”

清代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反驳了毛诗和朱熹的说法,认为此诗非淫奔之诗,并断诗中“缟衣綦巾”者为主人公妻室。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专一不二的诗。

2、诗歌分析

这首诗表达了男子对爱恋对象忠贞的情感,语言质朴无华,风格清新,塑造了一位娴雅素净的女子形象。诗中女子着“缟衣綦巾”“缟衣茹藘”,虽然是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但在思慕她的主人公心中,她就是最耀眼的。通过服饰来描写人物或突出情感的表达,可见女子之服饰醒目难忘,对后世诗人多有沾溉。

3、同类诗

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绿罗裙

(贺铸)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4、对美男子的描写

《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诗经》中描写这位近乎完美的英俊又有力的美男子,体现出周代对男性的审美要求,表达了女子对爱人真纯的爱慕。

历来学者对此诗的意旨背景颇有争议,《毛诗序》中说此诗是:“《叔于田》,刺庄公也。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国人说而归之。”

欧阳修《诗本义》云:“诗人言大叔得众,国人爱之。”分为“刺郑庄公说”和“赞美叔段说”两种不同的意见。

朱熹《诗集传》:“或疑此亦民间男女相说之词也”,以为“叔”指男性情人。

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说:“《叔于田》,赞美猎人之歌。”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也说:“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歌”。

中国文学擅于描写女子之美,但较少写男子之美。其因在于男人的美不好界定。宋玉的风流、潘安的美貌是时代大众心目中的美男子,但是,二人之美都很抽象。春秋时代,齐国的相晏子身材矮,却得国人的欣赏;孔子身材高大,被历代人们赞美。《诗经》中有很多美男子,温润如玉的君子;肌肉发达的猛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家;有清纯的学子。但最美莫过于此诗中的“叔”。

光阴似水,短短三个小时,纳老师以丰富的学识与独到的见解向学员们讲述《诗经》中婚恋诗的众面相。通过纳老师的讲解,书友们对《诗经》中的婚恋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希望以后纳老师继续为我们带来《诗经》中的经典诗篇,让我们期待纳老师的下次到来!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新人注册送58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