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讲座回顾|鲍鹏山:庄子与惠子

发布时间:2023-08-23文章来源:新人注册送58元平台 浏览次数:

2023年8月19日上午九点,有源书院第153次会讲活动在西宁市师大附中举行。此次会讲的主讲人是鲍鹏山教授,会讲主题为:庄子与惠子。

主讲人介绍

鲍鹏山,文学博士、作家、学者。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团中央国学之声教育联盟副主席,央视《百家讲坛》、上海电视台《东方大讲坛》、上海教育电视台《世纪大讲坛》等栏目的主讲嘉宾。浦江学堂、花时间读书社创办人。出版有《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风流去》《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传》《论语导读》《寂寞圣哲》《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先秦诸子八大家》等著作二十多部。全国多家杂志的专栏作者,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2016年鲍鹏山教授被评为“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

庄子和惠子,一个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两人同为宋国人,是老乡。虽然两人的基本思维方法不同,经常争论不休,但这种相处方式又使彼此的思想互为对照,相互激发,彼此升华。可以说,如果没有惠子,庄子的很多思想今人是看不到的。庄惠之交建立在庄惠之辩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能够见出两人在生活、思想上的不同。

首先,两人在做官的态度上有极大的分别。《庄子·秋水》中记载了曳尾涂中的故事。庄子在濮水旁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去表达他的心意:“愿将国事委托先生处理。”庄子不想做官,就编了个故事委婉拒绝:“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国王把它装在竹盒里,用布巾包着,藏在庙堂之上。请问,这只龟是宁可死了留下一把骨头让人供奉呢?还是愿意活着在泥涂上摇曳尾巴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着在泥涂上摇曳尾巴。”庄子说他也是如此想的。由此可见, 庄子自足于他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

与之相反,当惠子得知魏王要招自己为相,立马星夜奔程前往赴任。第二天赶到一条大河面前,可左顾右盼一直看不到船家。心急如焚的惠子一头扎进水中,水流湍急,在他快要丧命时,一位船夫经过,救了惠子,并把他送到对岸。船夫问惠子要去干什么,如此急不可耐。惠子连忙说自己要去魏国做宰相,不能不急,怕魏王改变主意。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到两人的志趣完全不合,还有一个寓言故事能够证明这一点,即惠子相梁。惠子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前去见他。有人造谣说庄子到梁国,是想取代惠子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它吗?那鵷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鵷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将自己比作鵷鶵,将惠子比作猫头鹰,以此故事说明两人不存在竞争关系,又巧妙地讽刺了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

其次,两人的人生态度也不一样。惠子是一个了不起的哲学家,有点像英国历史上的培根,讲究实证和实用,也就是经验主义。那么经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古代的经典,古人有无这样的事迹和说法,没有就是经不能验。另一个是经历,也就是与生活经验是否相符,能否验证。这两条是惠子思想的基本特征。

庄子是个诗人哲学家,很多想法天马行空,来自于想象。他的表达是诗意的表达,诗性的表达,想象的通感的,是一种混沌思维。直觉感受到存在,那它就在,无需经验。所以,庄子和惠子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两人三观有很大的差别,自然也有很多争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说:“鲦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反驳他:“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很聪明,抓住了他话语里的漏洞:“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判断的。”庄子诡辩道:“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边上知道的。”也就是说,庄子认为惠子承认了鱼是快乐的。

这场辩论启发了我们一个道理,即当我们面对某种东西的时候,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当庄子看到这条鱼,他看到的是一种自由活泼又从容的生命状态。他运用移情,将鱼和自己建立了感情,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主观与客观的交融。鱼和庄子碰撞的时候,一个新的东西出现了,是美和快乐。庄子产生了美感,参与了对这个世界的创造,给予了对世界的观照。虽然惠子赢了辩论,但我们都支持庄子,因为他的态度和思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人类认识世界不仅需要科学,也需要主观情感的加入,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并生活在我们想要生活的世界。

惠子的实用主义也很重要,但是不能狭隘地理解它,否则会把人类引向一个可怕的境地,叫功能性的人生。世界上有两种存在,一种叫功能性存在,一种叫本体性存在。功能性存在,即有需求,事物才被创造出来,当功能消失,价值就不存在,其意义也被抹杀,没有伦理因素,毫无道德困境。而当功能性消失之后,作为一个人的总体,还是否有价值,这个判断就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分。本体性主义将人本身作为目的,人不是工具,也永远不能成为工具性的存在。人作为人的价值应该不受损伤,所以中国传统讲究慎终追远,即便人死了,他的价值也被承认和尊重,这才是认识到了人。

庄子和惠子的不同还在于,庄子承认个体的独立价值,惠子局限于个体的经验。比如有用无用的争论。惠子对庄子说:“魏王之前送了葫芦种子给我,我种下后结的葫芦超级大,可以装五石粮食。拿它去浇水吧,感觉不是很坚固。把它剖开当瓢用吧,又没那么大的水缸搭配。这葫芦一点用都没有,我就把它砸碎了。”庄子表示反对:“你是真不知道大东西的用处!”

庄子接着讲故事:“宋国有户人家擅长制作护手霜,防冻裂效果很好,于是他们家世世代代从事在水中漂洗的工作。有个游客知道后,想要花百金买药方。这家人商量一下,觉得这笔生意有得赚,就同意了。游客带着药方跑去游说吴王,正好赶上越国攻打吴国,吴王就让他率军迎战。冬天,两军在水上开战,吴军有了护手霜,很顺利地打了胜仗,然后那个游客得以加官进爵。有着同样的护手霜,有的人整天泡在水里漂洗非常辛苦,有的人却能加官进爵,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你有能装五石的大葫芦,为啥不把它系在腰上浮游于江湖,却只担心它没啥用处?”最后,庄子总结道:“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意思是说惠子肤浅。庄子认为,知道没有用处,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大地那么广阔,人所用的不过是脚踩踏的那一小块。如果只留下脚下那一小块地,把其他地方都挖掉,那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

有用无用是人们的惯性思维,没有认识到事物本身的主体性。举个例子,如树木成材。树和材不是一个东西,当我们想到树的时候就想到材,是对树的主观意识的极不尊重。树是本体性的存在,材是功能性的存在,将树作为工具,就是对本体性的抹杀,对自我的不尊重。

作为道家的代表,庄子侧重于讲德,德是道在某一个个体上的呈现。庄子赞美的是每一个个体,他们都充满着不可遏制的生命力,他赋予了每一个个体自己的主题。“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对昂扬的个体意识的歌颂,是庄子哲学最可贵的,极具现代价值的地方。庄子的哲学思想让每一个个体都独立存在,自我满足,万物平等。

短短三个小时内,鲍老师旁征博引,仔细分析了庄子和惠子不同的思维方式,讲述了两人辩论的寓意,让学员们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有源书院也在此次会讲结束之际对鲍老师发出了下一次授课的邀请,非常期待鲍老师的下次到来!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新人注册送58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