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讲座回顾|李晓宁:人生的阅读与阅读人生

发布时间:2023-08-06文章来源:新人注册送58元平台 浏览次数:

2023年7月31日上午9点,有源书院第152次会讲活动在西宁市万方城举行。此次会讲的主讲人是李晓宁教授,会讲主题为:人生的阅读与阅读人生。

主讲人介绍

李晓宁1958年元旦生于青海西宁。198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在原青海师专任教12年。1996年调往福建闽南师范大学新人注册送58元平台,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闻传播学院经理。

此次活动的主题与阅读有关,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生的阅读,第二部分是阅读人生,第三部分是与阅读相关的介绍。

首先,李晓宁教授从厘清阅读的概念入手,介绍人生与阅读的丰富内涵。为了说明什么是阅读,李教授率先解释了什么不是阅读,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比如说看产品说明书,读关于某地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来袭之类的消息,读办公室传送的公文文稿……等等,这些活动都算不上阅读。在对不是阅读的现象进行介绍后,李教授又以鲁迅散文诗为例介绍了什么是真正的阅读。具体的文本是:在我家的后园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如果按照极为概括,简明扼要的语言写成:在我家后园有两株枣树。这就不是文学,虽也能达意,但寡然无味,不是文学,一览无遗,不是阅读。鲁迅的写法当然是文学的艺术性写法,也值得去阅读玩味就在于:有意描述再三,对象具体的形状样貌跃然纸上,将阅读的直观感受 徐徐渐次展开,就像影视镜头由远而近,向景深处缓缓推进,不断呈现出后续的一个艺术世界……这所引起的读与思就是阅读了。这里强调了阅读的特征。

在对阅读的深刻认识上,李教授又以《易》为依托,重点介绍了阅读的人文性特征。《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人遵循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当止。阅读行为和阅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阅读对象的人文性质所决定的,那里面有人的气息、人的生活、人的命运、人的温度、人的喜怒哀乐。所以看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看书里面或后面的人。此外,因为阅读的人文性,人们阅读文学艺术、诗词歌赋、诸子散文、历史记述、哲学美学、宗教神学、政治道德,由此推及戏剧影视、音乐美术、人物传记、文化典故……

根据阅读的人文性而言,阅读行为和阅读活动不是外在力量强加(别人要你读)给我们的额外负担。如果那样,也是读不好书的。阅读并不是强加给我们的苦差事,而是人们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李教授对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进行了质疑,并且认为后一句讲得并不合实际:即把阅读活动当成了一件苦差事。自觉自愿和如饥似渴的阅读活动是一种自我充实的活动。所谓充实之谓美。所以也应该是一种人生的快乐,而且是高级的享受和快乐!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当然这个境界也是需要修炼,才能渐入佳境的。以林语堂把阅读称之为灵魂的探险和奇遇的论断为例。

阅读不仅是快乐和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种活动方式,人们从中获得了所需的精神价值物——财富(学富五车)。所以,有意义的人生是与阅读相伴随的。

其次,李教授介绍了阅读人生的相关内容:阅读人生成立的条件。我们在阅读中所阅读的对象又是什么呢?所谓“读书”这个动宾词汇似乎已经告诉我们,阅读的对象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在阅读书本上的文字信息,也只是一个直观的表象。比这个表象更深刻的是意义和价值。功夫在诗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生是大舞台,社会是一本难读懂的大书。广而言之,阅读也可以无所不在, 只要有了人文行迹,也就有了阅读的价值。前面说过,阅读行为和阅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阅读对象的人文性质所决定的。所以看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看书里面或后面的人。于是阅读人生也就自然成立。

阅读是一个无限的开放性历程,它让我们进入多种多样的人生和人生方式。这就像我们观看电视连续剧《人世间》所具有的丰富多彩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可以给受众以感动。顺便说一下,近年来国产影视作品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获得了很高的可看性。

阅读人生,让人我们进入了让人一种“大阅读”或者叫做“泛阅读”的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阅读者同时也可做人间的观察者、伴随者和欣赏者,尽阅人间春色。“大阅读”显示出阅读无所不在的奥妙。

最后,是与阅读相关的介绍。具体来讲,是阅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以及阅读中需要注意的相关内容。

阅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概括来讲,是求真、向善、爱美。求真是阅读追求的第一价值。要辨别那些话是真话,出于真情实感,坦率而真诚,是人话。剔除那些假话、废话、空话、官话、神话、职业角色的套话,堂而皇之的大话和应景的无奈之话。与阅读中求真本身也是一种功夫,需不断积累。向善是阅读追求的第二价值。在阅读中获得充实,有所受益和提升,是精神情感方面的合目的性。爱美是阅读追求的第三价值。美是在真与善基础上的合情意性。好书与好的阅读也必定是令人愉悦的。夺目、悦心与畅神。

阅读中需要注意的相关内容,具体介绍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互文,二是复义(歧义)

互文,顾名思义,即是相互为文,对应成义。它超出了单个作品或单一意象。这需要在一个更大的时空(历史的,历时性的意识)中呈现。展开来看有以下三点:

(1)一个作家系列作品的互文。如鲁迅小说中的封闭式圆圈意象。

(2)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河里文学作品的互文。如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杨柳意象、明月意象、母亲意象等等。

(3)一个作品中的多个类似意象。如钱钟书《围城》意象:“围城”、麻将牌(三次出现,有所议论,用心可见)、鸟笼意象、恋爱格局、真假文凭和真假教授的对局、家庭现状格局、职业格局等等构成了主人公方鸿渐一路走来一路陷入大大小小的“围城”——人生的困境。真是人生处处皆围城!

理解复义(歧义)从具体的实例入手。比如说,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鲁迅说过的关于《红楼梦》的命义(主体)……等等。还包括如何理解一个文学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宋定伯捉鬼》(《搜神记》)中的宋定伯。从歧义的来源来看,新的读法也会造成歧义。如把诗读成“词”——长短句,如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从唱法角度分析俄罗斯歌曲《伏尔加船夫曲》等等。

短短三个小时内,李晓宁教授对阅读与人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且在后半场的讨论之中呈现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有源书院也在此次会讲结束之际对李教授发出了下一次授课的邀请,让我们期待李教授的下次到来!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新人注册送58元平台